以虎、豹、象、熊为代表的德国装甲动物园的崛起皇家社会迎来生死一战,士气高昂备战,是世界陆战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德国的三号战车在一批批走下生产线皇家社会迎来生死一战,士气高昂备战,闪电战这一划时代的崭新战略在打击一战思维的盟国时得心应手,甚至让德国在不做总动员的情况下扫平了半岛体育西欧并重创了苏联。
由于军事工业能提供足够的发动机和车体,德国陆军在战争中还大量投入突击炮协助突破,不知多少坚固阵地在突击炮和步兵的联合打击下被捶垮。
夏尔B1 bis型的生产线,被誉为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底子也是相当厚的,开战前仅重型坦克夏尔B1和B1 bis就有400多辆。法国陆军还有百万规模的常备军和大量的重炮,这是法国赖以威慑德国的主要力量。
生产线上的法国夏尔D2中型坦克,在1940年5月以前,“第一陆军”这一光环在德国和苏联大规模扩军的背景下已经越来越暗淡,那个夏天,法国陆军的尊严在将德国坦克面前被击得粉碎。
但是,面对摧枯拉朽的闪电战,法国空军首先丧失了战斗力,紧接着由于北部战线在镰刀闪击下的崩溃,整个法国陆军也如同这辆夏尔ARL 40坦克的原型车一样,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莱茵金属公司的这条三号坦克生产线的前方,有一辆试验型重型坦克Neubaufahrzeug,这是总产量仅有5辆的最早期德制重型坦克,其微弱的光芒,将会很快被大放异彩的新型重坦克所掩盖。
1940年8月18日拍摄的英国坦克维修厂,从法国撤退下来Mk V轻型坦克正在接受紧急维修,法国已经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停战,而英国本土只有各型坦克一两千辆,这点陆军兵力根本无法与海峡对岸的德国陆军相提并论。
现在就能投入生产的坦克型号都得到了资源的优先倾斜,今天的一辆坦克,胜过明天的两辆!
装甲虽然只有7-40毫米厚,但下图的盟约者巡洋坦克也还算有用的快速战车,已安排大规模生产。
盟约者巡洋坦克厂的总装生产车间,从1940年就已开始三班制生产。英国陆军第一装甲师在1940年夏天已在法国把坦克全部丢光了,盟约者获得如此高的优先级,就是为了紧急补充他的六个已经赤手空拳的坦克团。
夜间仍然灯火通明的坦克厂,到了生死边缘,英国政府也暂时放下了和平时期的自由主义身段,发布了严厉的战时管理法,对罢工、囤积物资等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与此同时,增税和增发战争债券一齐上阵,务必要在本土成为焦土之前引爆帝国的全部潜力。
盟约者的炮塔防弹外形相当摩登,但主要缺点是正面装甲厚度不足,而且还是铆接结构。大战前期,英国陆军还在坚持战前把坦克分成厚皮的步兵坦克、快速的巡洋坦克和便宜的轻坦克的观点,导致在一辆中型坦克上难以维护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的有效结合。
同时,在法国前线显示出强大防护力的步兵坦克——马蒂尔德II也获得了很高的生产优先级,这种逼得隆美尔祭出88高射炮平射的坚固目标将在北非继续大显神威。
对 岸的德国正沉浸在征服世仇法国的愉快体验中,对于不列颠空战的失利也不是非常在意,其陆军装备的生产已悄悄转向对东方的备战。
意 大利是一个不适合现代战争的国家。论矿产资源,他几乎什么也不出产,唯一盛产的是大理石;论工业体系,虽然意大利的技术水平不差,但其主要由小型企业构成 基础的军事工业是远不适合现代总体战的;论国民士气,热爱生活且亲近不列颠的意大利居民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鼓动和洗脑。
下图为总产量141辆的意大利Semovente da 75/34自行火炮
听说德国人也在北非登陆了,那么让玛蒂尔达把德国佬一并教训了吧,图中可见玛蒂尔达裙板的装甲厚度(跟日本的97式坦克正脸差不多厚)。
北非毕竟只是个配角战场,苏联坐拥两万多辆坦克、数千架飞机和400万陆军,竟然都没能阻止元首征服它的决心,欧洲的战争终于在西、南、东三条战线上全面燃起。
从坦克厂铁路支线直接运往东方的四号坦克。
如果说德军在战争初期轻松踹倒了苏联的大门,但事实很快就证明,以T-34为首的苏联新型坦克是这扇大门上最最坚硬的部分。
德军在消灭了脆弱的T-26、多炮塔的T-35和狂奔的BT坦克之后,却碰上了T-34和同样难以对付的KV-1,“什么鬼~”德国坦克手从未发现过自己的装备落后于对手这么多。
苏联在大萧条时期大量进口西方工业设备和引进工艺,大工业体系已经远远超出沙皇俄国时代,要问苏联军事工业最擅长的是啥——只有量产一项。
日 本在战争中把重点放在了飞机和军舰的生产上,坦克总产量不过才2000多辆,简直惨不忍睹。从97式改进而来的一式中型坦克的生产线,这张摄于日立龟有工 场的照片是日本宣传机构非常善于摆拍的铁证,因为一式坦克总产量不过170辆,在照片中一次就出现了16辆接近总产量的10%。如此宣传照,可是真够能装 的。
世界大战的结局终于基本可以确定了,一个战前财富总量占据全世界1/4的国家加入了赌局,美国最初的坦克型号——M3格兰特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产量同样很大。这个汽车产量在1920年汽车月产量就超过一万辆的国家把他的国家机器开动起来,立即震撼了全世界。
克莱斯勒的M3格兰特生产厂,这个性价比不高的型号在全美也有7条生产线。
很快M4谢馒头的生产线也开始了快速的产能爬坡,一座年产坦克达到一万辆的大型坦克厂,在1941年时还只是一片荒滩,到1943年就已成为美国生产坦克的主要大厂之一。
谢尔曼、谢尔曼,底特律坦克厂的十万平方米厂房气势恢宏。
满街都是谢尔曼,四万多辆的生产数量虽然逊于T-34,但在飞机和火炮的配合下推平西线和日本人已经绰绰有余。
在东方,苏联已经搬迁完毕的各个坦克厂已经恢复并日益提高产量,日后T-34潮水般涌来的起点,就是在车里雅宾斯克潮水般的下线。
为了弥补血战造成的严重损失并在数量上压倒德国人,苏联工人的工作日以继夜。
当时的苏联小孩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完成后,白班工人沉沉的睡去,他们的居住区“一丝声息也没有,寂静的如同无人的旷野。”
更加可怕的是苏联坦克工业提供的新产品,性能更加变态的IS重型坦克。
更有威力巨大的自行火炮ISU-152,这些怪兽级的产品严重的刺激了德国坦克工业。
为应对T-34危机,德国人首先的反应是模仿其特点的黑豹。
紧接着是早已完成研发,在1943年初匆匆投入战场的虎式重型坦克,到此时德国才在施佩尔的指导下开始了全面动员,在1943年下半年冒着英美的昼夜轰炸开始了大增产。
1943年7月,德国在东线又投入了正面装甲厚度200毫米的象式坦克歼击车。
再接着,是1944年夏季投入战场的猎豹坦克歼击车,随着动物园的动物品种不断增加,带来的结果却是多数型号的产量普遍不高,无法与盟军数以万计的中型坦克势均力敌的较量。
随着战局日益恶化,德国的坦克设计却一步步走上了不断增重不断加大火炮口径的道路,虎王这个重量达到70吨的重型坦克显然已不是为了快速进攻设计的车辆。
虎王尚且不够,又用虎王的底盘搞出了71.7吨,最大装甲厚度250毫米的猎虎,这个超重导致悬挂严重过载的型号还好只生产了88辆,要不然真得把抢救车和牵引车给累死。
盟军终于在1945年三四月间全线杀入德国本土,制止了德国进一步的疯狂计划,鼠式除了一辆完整的原型车之外,绝大部分还都只是下图中这样的未完成车体。
战争在摧毁了不少于5000万生灵后,终于在这个夏天结束,在亚洲和欧洲留下的是满目疮痍。
原先从民用转产坦克的不少工厂也可以重新回到民用领域,其中还有几家美国公司在1946年上线了新型号——用回收的金属生产的玩具坦克。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